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平邑这位女汉子了不起!

    信息发布者:理想国度
    2017-11-08 15:07:06    来源:平邑都市网   转载

    “腿部患有残疾是我的不幸,但我得到了县妇联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,我又是幸运的。现在我用掌握的编制技术,带动更多人走向脱贫致富路,下一步我会以感恩的心情更好的回报社会!”日前,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平邑县仲村镇张兴庄,该村残疾妇女张秀一脸灿烂地说。

    张秀,女,46岁,腿部患有残疾,为仲村镇张兴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。她在过去两年里用艰苦卓绝的意志、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魄力,自力更生,辛勤创业,于2016年底脱贫。

    “腿虽然残疾了,但精神上不能残疾,我就千方百计想把日子过好。”谈起当年的遭遇,张秀仍是一脸的坚毅。张秀的苦难源于儿时的一场疾病。1972年,一岁大的张秀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,因为当时家境贫寒,因后遗症导致双腿残疾,从那时起,她再也没能站起来,只能蹲着靠拐杖支撑着走路。

    30岁那年,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到她头上。丈夫杨成孝得了脉管炎,双腿不能正常行走,更别提外出干活,让这个本来就十分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,生活的担子全都压在张秀一个人身上,但是她却心有余而力不足,曾经一度陷入绝望境地。

    2015年,村里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“三访五评”大走访活动,张秀一家被评为贫困户。一个是无法站立、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,一个是恶疾缠身、劳动能力同样有限的病人,这一家人怎么帮、怎么脱贫?一时让帮扶干部犯了难。按照常规的做法,政府兜底保障是最简单的办法。但毕竟张秀还年轻,兜底意味着她的人生就此划上句号。帮扶干部一下子犹豫了,帮扶的目的,不仅在于帮,更在于扶。

    抱着试试的心态,镇妇联帮扶干部踏进了张秀的家门。谈人生,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,张秀听着听着,眼里放出了兴奋的光芒,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。眼见其她贫困户在产业奖补政策的激励下,纷纷发展致富产业,张秀终于坐不住了,她向村干部和包户干部申请自己也要搞发展。帮扶干部听了她的想法,支持她大胆干,该给的政策一样也不少。张秀的命运从此开始发生转折。

    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注重,手工编织工艺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,譬如编织筐、编织篮、编织玩具等,为民间手艺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会和渠道。但万事开头难,最开始张秀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各种编织工艺,自己慢慢摸索和钻研,遇到难题也不轻言放弃,一遍又一遍的尝试,手都磨起了茧子;再后来张秀得知周边村有编织工艺的能人巧匠,张秀让她的家人带着她亲自拜访学习手艺,无论刮风还是下雨,都阻止不了张秀认真学习的上进心;除此之外,上级扶贫攻坚部门推出“发放小额贷款,助力脱贫攻坚”的惠农政策,张秀抓住机遇申请了3万元创业资金,腾出自家房屋的一部分,购置了加工和包装设备,开起了小型加工作坊,规模日趋扩大。

    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张秀的致富之路并不仅仅止于学习复制现成的手艺,她还自己进行总结和创新,创造了“平板快速编织法”,在编织工艺方面独树一帜,让很多客户慕名而来,一段时间里订单量连续上涨,为张秀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。

    一枝独秀不是春。张秀着眼该村留守妇女、下岗职工、残疾人员,对她们进行免费培训,实行订单收购,先后带动张兴庄村20多人从事编织加工,其中不乏贫困户、低保户妇女。张秀的编织工艺品年生产10万件,产品远销韩国、日本、东南亚等地区,她带动了每个从事编制加工的家庭平均年收入4-8万元,也带动了村内20多户农村家庭依靠手工编织筐加工生产的家庭,走上了致富的道路,张秀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脱贫致富能手,

    “我有今天,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,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。”张秀如是说。(文/王树民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